现在的小孩为什么叛逆?

admin 127 0

打开《》,搜索“关于叛逆”这个关键词,即刻出现:

大学生是否还存在叛逆心理?

孩子“叛逆”行为背后的动机是什么?

孩子为什么会叛逆?

怎样纠正孩子叛逆?

叛逆的小孩你都是怎么教育的?

……等至少二十条有关孩子叛逆的话题

         二十个问题直指“孩子叛逆”,从舆论上说“问题的核心”和“问题的指向”完全指向孩子。 

        什么叫叛逆期?孩子到底有没有叛逆期?除了孩子外,全社会的“家长们”对“叛逆期”的认同基本上是一致的,“叛逆期”是在全社会的“孩子们”没有话语权,也没有发声机会的情况下,由“家长们”单方面强加给“孩子们”的错误的社会概念 。

         如果我们站在客观的角度看,中国的“家长们”为一方,中国的“孩子们”为另一方。中国的“家长们”有经济实力、有社会地位、有文化、有话语权。中国的“孩子们”和中国的“家长们”有悬殊的不可比性,中国的“孩子们”无法与中国的“家长们”争辩。“家长们”也不愿意搭理这些“孩子们”,“孩子们”就是个弱势群体,只能听之任之。

        更有甚者,有的专家们说:三岁是第一个叛逆期,四岁是第二个叛逆期,五岁是第三个叛逆期……如果孩子每一年都是叛逆期,那就不该叫叛逆期了。

        在我们生活中,有新生儿、幼儿、少儿、少年、青年、中年、老年等关于人生成长阶段的称呼,这个“叛逆期”,与通常称呼相互之间,不同类、不搭配。按照一般的语言逻辑和语言常识都是说不通的。

        当我们家长意识到孩子进入了“叛逆期”时,家长都非常敏感,也非常紧张。家长恐惧孩子进入叛逆期,家长担心进入叛逆期的孩子不好管。家长的这种戒备心理和恐惧心态,不可避免地导致家长和孩子之间出现隔阂。

        从孩子的角度说,孩子承受着“叛逆期”这种被家长和被社会鄙视的压力。只要你不听话,“叛逆期”的“美名”随之即来。说,也不对;不说,也不对。怎么做都是“叛逆期”。我们的孩子无所适从。

         一个孩子要对付家长两个大人,从体格上、从经济上、从语言上,无论哪个方面,孩子都知道自己干不过家长。只好委曲求全,少言寡语,努力将自己的真实想法、兴趣爱好和人生追求隐藏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 从家长的角度说,家长突然发现,自己不会和孩子沟通了,家长摸不准孩子是怎么想的,和孩子说话说不到一块儿,孩子不愿意主动和家长交流,孩子抵触情绪大,情绪不稳定,好冲动,好独处,好生气。孩子对家长的问话敷衍了事,孩子对家长的要求无动于衷……

        家长和孩子之间沟通,由双向变成了只是家长对孩子的单向。家长和孩子之间突然很陌生,家长和孩子之间相互戒备,相互猜疑。孩子想和家长说话,不知怎么去说。家长想和孩子说话不知道说什么。

        “叛逆期”的提出,伤害了中国“家长们”和中国“孩子们”的情感交流和亲情关系。

现在的小孩为什么叛逆?-第1张图片-赞晨新材料

        下面我来分析一下,“叛逆期”这个概念是怎么产生的?

        孩子在两三岁时,我们家长是领着孩子去认知世界。此时,孩子小,基本上没有判断力和独立意识。基本上是家长告诉啥,孩子就认为是啥。孩子通过“听”和“记”这种方式被动地认知世界。

        随着孩子的成长和身体发育的逐渐完善,特别是大脑的不断成熟。孩子在通过“听”和“记”来认识世界的同时,逐渐有了判断意识。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,四五岁的孩子能分辨出“你逗我玩呢!你骗我!”“这个是假的”“这个不是真的”。孩子对外界的事物逐渐有了自己的见解和自己的答案。孩子逐渐有了“打破常规、异想天开”的想法,孩子会偶尔说出,你说的不对。逐渐有了与父母或父母同类型人争辩的欲望和乐趣。以此展示自己的独立见解。这是孩子大脑逐渐成熟的标志,这是非常值得庆贺的。家长应该看到这一点,应该从心里高兴,为孩子鼓掌、点赞。遗憾的是,多数中国“家长们”始终停滞在领孩子认知世界的最初始阶段。不是孩子到了叛逆期,而是家长的理念停滞了。“听话才是好孩子”“不听话就不是好孩子”千百年传下来的错误理念,深深植入在很多中国“家长们”的头脑里。当孩子和家长意见不一样时,家长特别敏感,马上给孩子扣上“叛逆期”的帽子。当孩子和家长争论问题,并敢于提出和家长不同的意见时,家长应该庆幸。这是孩子大脑逐渐成熟的标志,这是孩子独立意识逐渐成熟的标志。我终于等到这一天了。试想,孩子10岁时,孩子从来没说过自己和家长不一样的意见,孩子对家长完全是言听计从。那是好事吗?我曾好几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,初中的女孩和妈妈站在我面前,当我问女孩问题时,孩子很习惯的转头看妈妈,期待妈妈来回答。说明了这个妈妈是一个十分强势的妈妈;这个女孩是一个非常听话,非常缺少主见的女孩。这个女孩,将来走上社会时可能会很难。

        怎样看待叛逆期,正确的做法是:在家长的头脑里,中国孩子没有叛逆期 。

        当孩子逐渐有了独立意识时,家长应该将“

你好,我是5岁宝宝的妈妈,也是一名心理咨询师。在这里分享一点关于孩子的“叛逆”心理。

我的小朋友叫Eva,一枚女宝。她在2-3岁自主意识逐渐显露,会对身边越来越多的事情提出要求。比如,穿衣,我的搭配她不要,一定自己去选,夏天要穿冬天的靴子去学校;全家出行的顺序,也要排个一二三,自己走得慢也要排第一,要是有人越位打乱顺序,她就非得要大家退回去重新再走;甚至自己吃饭的顺序,吃光肉食吃青菜,最后吃白米饭。4岁以后常常说“不”,各种“不听话”,隔一段时间叛逆内容还会更新,让我抓狂,经常让我感到抑郁暴躁,她就像越长大越淘气。当我觉察到事情向失控的方向演变,就开始自我审视。在《捕捉儿童敏感期》一书的描述中,上面各种情况都可看作儿童敏感期的正常表现。所谓敏感期,是指在0-6岁的成长过程中,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,在某个时间段内,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,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。比如控制、执拗、秩序、审美、性别等等敏感期。只要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,儿童的心智水平便得到一次提升。简单说,各种问题,都是孩子本身成长的表现,儿童的发育需要经历一个接一个的敏感期。最近Eva到了执拗的敏感期,表现为事事都得依她的想法去办。儿童执拗的敏感期,可能来源于秩序。在建构秩序感这一特殊品质时,儿童的过分需求常常被认为是“任性”和“胡闹”,儿童在这一时期总是难以变通,有时会到难以理喻的地步。我们并不知道它的真正原因,但儿童心理活动是有一定秩序的,在她没有超越这种秩序时,就会严格执行它。比如Eva邀请小朋友来家里玩,自己没玩够,就堵着门不让别的小朋友回家;看上别的小朋友的玩具,明知不是自己的,还非要抢;自己的食物掉在地上,别人捡起来她就很生气,非要把东西重新扔在同一位置,亲自捡起来直接吃到嘴里;如果我忘了打招呼,尝了她的食物,她非要我吐出来……一定有家长和当时的我一样,难以理解这些执拗行为,要么被逼强制执行(甚至使用一点暴力),要么被憋出内伤。但当成人不能保证儿童顺利度过这个阶段时,儿童内心必定重挫。专家总结的解决儿童的执拗问题,一是要理解,二是要变通,三是要成功。 当父母理解孩子的成长特点以后,就可以减少很多盛怒,自然对孩子也更多几分耐心,一旦孩子觉得被理解了,会更愿意听取大人的观点,也会更快度过这个阶段。变通需要技巧,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方法。比如,知道Eva对食物的主权意识非常敏感,我就会提前问她,“我可以尝一口你的食物吗?”她经常很爽快的回答:“好的!”有时后面会补一句:“别给我吃完了”。知道Eva的次序感,有时我会提前和她商量,“这个停车场咱们不熟悉,等会让爸爸在前面带路,这样更安全,好不好”,她也会理解。当然,儿童敏感期也有弹性,0-6岁的儿童,如果敏感期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,到了6-12岁还会有弥补的机会,前提是,儿童必须有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。遇到孩子不听话,我们要努力从负面情绪中抽离,先审视一下自己的怒气,再从小朋友的角度探讨一下原因,达成理解,做好引导,定好规则,逐渐提高自己的涵容力和觉察力。成长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事情,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自身也得到成长,这就是生命的美好!

叛逆期的孩子们,我觉得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不服管教!原因就是从一出生,就开始啦学前教育,一周左右刚刚开始学话,什么外语,音乐,就让他们学这学那,三周左右开始上学前班,幼儿园老师,开始啦每天都是这样,让孩子们学习简单加减法!汉语拼音,功课一点点增加!你说现在的孩子们能不累吗!叛逆的孩子们,他们是自我保护!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

请先 登录 再评论,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